交通安全管理體制之運輸業安全評量方法
2018-05-28
運輸業安全評量方法之研究
106年度交通安全管理體制之運輸業安全評量方法目標是蒐集國內外與運輸業安全評量相關文獻資料,並且整理資料後整理出台灣運輸業安全評量方法之雛形,以利之後建立一套適用於台灣的運輸業安全評量方法。導入美國聯邦汽車運輸安全管理局所制定的CSA計畫內容過程會依據美國學者愛德華茲·戴明所提出的PDCA循環方式進行。各部分的工作敘述如下: - 1. 規劃(Plan):利用文獻蒐集找出問題,並利用資料開始發想模型。執行重點:參考國外相關文獻資料、針對國內相關法律規定以及社會文化回顧與分析、發現問題並設定目標與方向、結合公部門法律規定及業者相關要求、收集並分析資料、建立支援機制。
- 2. 執行(Do):評選安全性指標。評選出符合國內運輸業安全性指標。
- 3. 檢討(Check):績效評估。評估此系統是否能夠符合國際標準以及國內相關規定,並且符合社會期待。
- 4. 修正(Action):找出尚未解決問題。績效評估後找出尚未解決問題,並再次進行PDCA循環進行改善
運輸業安全評估模型
運輸業安全評估模型會結合FMCSA相關規定、日本商用租賃巴士安全評估認證以及台灣相關法律等內容進行。目前整體評估方式會參照日本認證流程進行,運輸業安全評估步驟流程如下圖所示: 運輸業安全評估步驟流程
整體模型總共分為六大類別,分別為:不安全駕駛行為、歷史事故資料及行政處罰資料、車輛維護、勞基法相關、乘載物質相關及營運管理六大項,如下圖所示。 整體模型
設計之評鑑模型與其它台灣目前現有的評鑑制度的比較如下所示: - 適用對象:整體運輸業
- 評鑑項目:不安全駕駛行為、歷史事故資料及行政處罰資料、車輛維護、勞基法相關、乘載物質相關及營運管理。
- 適用對象:遊覽車業者
- 評鑑項目:車輛管理、駕駛人管理及公司管理。
- 適用對象:市區客運巴士業者
- 評鑑項目:場站設施與服務指標、運輸工具設備及安全指標、旅客服務品質與駕駛員管理指標及公司經營與管理指標。
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