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轉爐石使用於鋪面結構研究之初期成效探討

 
 
中華顧問工程司 材料試驗部 主任工程師兼組長、大地技師 /房性中
 

關鍵詞: 轉爐石,撓度,平坦度,TCLPPCI

 
 
章節目錄

摘 要

壹、前言

貳、 辦理績效研究緣由

參、試鋪路段工作項目

肆、鋪面厚度設計暨鋪築結構概述

伍、施工階段品質管制

陸、績效研究試驗

柒、 結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

     
 
     
 

 

 































 
 
摘 要
 

轉爐石為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因工業生產而產生之副產品之一,經過學術界及業界多方面之研究與應用,若使用於鋪面結構層,不但經濟且可節省天然資源,並增進副產品再生利用之契機。惟為慎重及校核設計參數,本工程司接受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暨中聯爐石處理資源化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委託,於20039月進行一為期約三年(契約時程)之試鋪路段績效研究案。

本績效研究在高雄南區資源廠區內試鋪道路長度144公尺、寬度7公尺、分為三種斷面,依照台灣地區常用之方法予以規劃、設計、施工及品管,並擬訂自完工後長達2年之研究和分析工作。

路基、基底層及面層,在施工階段每一層皆作室內外試驗與分析工作,完工後則以非破壞性檢測為主,若有必要再輔以破壞性試驗印證之。現已完成完工時及完工後一個月之績效評估試驗,初期成效頗佳,茲擇其精要撰述之,或許可提供各界專家酌參。

 
 

壹、前言

 


中鋼轉爐石使用於鋪面基底層的事實,近年來中鋼與中聯公司皆不遺餘力地予以探討、試驗、試鋪、應用及追蹤其成效,除可節撙天然資源外,無形中亦將業界與學術單位結合,一起從事鋪面研究與材料特性資料蒐集、印證等工作,筆者有幸能夠參與此項研究案,雖僅粗具一個月完工期程之評估成效,仍祈藉提出規劃架構與成果報告之便,以資共同研討,釐定未來明確的運用目的與目標為禱。

   
 
貳、辦理績效研究緣由
 


 
中聯公司近年來完成轉爐石許多室內評估試驗及經濟分析,並在陸軍步校及高雄縣市多處道路推廣採用,惟總覺得若未能以試驗道路加以規劃、研究及印證,似乎無法證實達到經濟與安全兩大原則。因此,中鋼暨中聯公司再撥經費於高雄南區資源廠區內辦理長達2年之績效研究,俾便獲致更周詳資料及推展之信心。
   
   
  參、試鋪路段工作項目
   
 

依照鋪面新工階段之設計、品管及維護調查等步驟,予以規劃辦理如下:

一、鋪面厚度設計、鋪築結構規劃及交通量負載量評估。
二、施工階段品質管制。
三、室內績效研究試驗。
四、完工時、完工後一個月、半年、一年及兩年之非破壞性檢測工作

   
  肆、鋪面厚度設計暨鋪築結構概述
 

 

 
一、 鋪面厚度設計方法

(一)AI MS-1 1991 年版 [ 文獻 (1)] 。

(二)AASHTO 1993 年版 [ 文獻 (2)] 。

二、 設計年限: 20 年。
三、 路基土壤設計強度值

(一) 試驗值:取樣 6 組,作一般物性及 CBR (11% ∼ 58%) 試驗。

(二) 設計值: CBR 3 15% 或 M R 3 9000 psi 。

四、 基底層材料設計強度值
(一) 碎石級配料:取樣乙組,作一般物性及 CBR(115%) 試驗,可符合設計值 CBR 3 70% 之要求,並取 M R 3 26000 psi 。
(二) 轉爐石:取樣 2 組,作一般物性及 CBR(125%) 試驗,可符合設計值 CBR 3 70% 之要求,並取 M R 3 26000 psi 。
五、交通量負載量分析結果列於表 1 [ 文獻 (3)] 內。
六、鋪面厚度及鋪築結構亦列於表 1 內。
七、 試鋪路段鋪築結構示如圖 1 [ 文獻 (3)] 。

   
  施工階段品質管制
   
 
一、試鋪試壓

(一) 試鋪配置:試鋪長度 23 公尺,如圖 1 所示。

(二) 鋪築材料及厚度:

1. 天然碎石級配料 25 公分 厚度。

2. 轉爐石 25 公分 厚度。

(三) 試驗項目:施工中每 3 、 5 、 7 或 9 次滾壓後即辦理砂錐法工地密度試驗 (AASHTO T191-02) ,每種斷面每乙種滾壓次數各作 2 組。

(四) 試鋪試壓成果:

1. 試驗結果詳表 2 [ 文獻 (3)] 所示。

2. 天然碎石級配料及轉爐石各滾壓 7 次 ( 滾壓機具 10T 以上 ) ,即可達到施工規範壓實度大於 100%( 含 ) 以上之要求。

二、路基土壤材料

路基土壤工地密度試驗 ( 詳表 3) 其中有三處試驗結果壓實度未達 95%( 含 ) 以上,經現場工程師要求改善並增加測試點後,均可達到施工規範壓實度大於 95% ( 含 ) 以上之要求。

三、基底層碎石級配料

碎石級配料工地密度試驗結果詳表 4 所示,壓實度均可達到施工規範大於 100%( 含 ) 以上之要求。

四、基底層轉爐石材料

(一) 砂錐法工地密度試驗:

轉爐石工地密度試驗結果亦詳表 4 所示,壓實度均可達到施工規範大於 100% ( 含 ) 以上之要求。

(二) 膨脹率試驗:

共進行 10 組測試,由中聯公司辦理,試驗結果詳表 5 所示,可符合施工規範及 CNS 14602 膨脹率小於 1.5% 之要求。

(三)TCLP 試驗:

共進行 2 組 8 項之測試,由中聯公司辦理,試驗結果亦詳表 5 所示,均在環保法規容許值限度以下。

五、瀝青混凝土材料

(一) 瀝青混凝土配合設計及瀝青檢驗,皆可符合施工規範之要求。

(二) 壓實度共檢測 12 組,由本工程司辦理,每層之平均值皆在 96% 以上,且單一值均大於 94% 以上,符合施工規範之要求。試驗結果詳表 6 所示。

   
   
 

陸、 績效研究試驗

   
 

績效研究分為室內及工地試驗,前者以轉爐石強度與養護日期關係為主,後者作完工時、完工後一個月、半年、乙年及兩年等五次試驗。現已完成完工後一個月之試驗與評估作業。

一、室內試驗

(一) 室內試驗共作一般物性、夯壓及 CBR 試驗,其試驗項目及數量列於表 7 內

(二) 轉爐石室內試驗與養護日期關係結果列於表 8 。從表 8 中結果可以得知泡水 28 天後之 CBR 值較泡水 4 天者強度提昇約 2 倍。

二、工地試驗

本試鋪路段擬定計畫為施工中、施工完成、完工後一個月、半年、一年及兩年等各作工地試驗乙次,現僅完成施工中、完工後及完工後一個月之撓度試驗、平坦度試驗、 PCI 評估及高程測量等工作,茲列述如下:

(一) 撓度試驗:

1. 路基土壤滾壓完成時之撓度試驗值列於圖 2表 9 ,由表 9 可繪得圖 3

2. 基底層滾壓完成時之撓度試驗值列於圖 4表 10 ,由表 10 可繪得圖 5

3. 面層完成時之撓度試驗值列於圖 6表 11 ,由表 11 可繪圖 7

4. 完工後一個月面層之撓度試驗值列於圖 8表 12 ,由表 12 可繪得圖 7 ,以資與完工時之情形作比對。

5. 路基土壤完成滾壓後,由撓度試驗結果得知 0K+095 ∼ 0K+144 (A 段 ) 之撓度值最大, 0K+000 ∼ 0K+049 (SA 段 ) 之撓度值次之,而以 0K+049 ∼ 0K+095 (S 段 ) 之撓度值最小。

6. 基底層完成滾壓後,各段撓度值趨勢與路基土壤一致,唯 ( +2S) 值皆下降 (SA 段下降 68% 、 S 段下降 53% 、 A 段下降 64%) 。詳表 9表 10

7. 面層完成時及完工後一個月,各段撓度值趨勢仍與路基土壤及基底層一致, ( +2S) 值亦皆下降。詳表 9表 10表 11表 12

8. 基底層採用 50 公分 厚度之 S 段轉爐石材料,現階段撓度值指標 ( +2S) 最低,初步顯示優於 A 段及 SA 段。

(二) 平坦度試驗:

1. 平坦度為路面服務品質之主要指標之一,未開放交通前之平坦度若不能合乎規定,即是施工不良;開放交通後之路面勢必增加凹凸不平,亦即平坦度可作為路面承受之能耐和服務水準之指標,試驗統計結果詳表 13表 14

2. 由表 13 表 14 分析結果可以得知完工時及完工後一個月所觀測之面層平坦度其 值皆尚合乎規定,僅 SA 段完工後一個月之 = 2.61mm > 2.4mm 。

3. 若以每 1.6km 超過 6mm 之剖面指數值 178mm 作評估指標,則現階段各段皆可合乎規定。

(三)PCI 評估:

本工程司於 93 年 5 月 27 日 派員進行現場 PCI 調查評估之作業,分析結果如下:

1. SA 段有 2×0.5= 1.0m 2 表面粒料鬆散分離之現象,損壞密度為 0.29% , 扣減值 =2 ,可得 PCI 值 =98 。

2. S 段有 7×1= 7m 2 表面粒料鬆散分離之現象,損壞密度為 2.17% , 扣減值 =5 ,可得 PCI 值 =95 。

3. A 段有 0.2 × 0.2= 0.04m 2 乙處唧水現象,經中聯公司掘除修補後,現為 0.3 × 0.3= 0.09m 2 之補綻缺失,損壞密度為 0.03% ,因小於 0.1% 之下限值,故暫定扣減值 =0 ,可得 PCI 值 =100 。

基於嚴謹的施工與品管監督作業,本試鋪道路之 PCI 評估成效皆在 95 分以上,屬於 Excellent 分類之階段。 (Excellent 之下限值為 PCI=85 分 ) 。

(四) 高程測量

完工後道路高程的變化,可以提供施工材料是否趨於穩定的判定依據,不論產生隆起、膨脹或沈陷等缺失,均可作為研擬處理對策之重要參考資料 ( 以完工及完工後一個月做比較 ) 。

1. SA 段面層高程未變化,底層差值為 -1mm 及 -2mm 。

2. S 段高程全部沒有變化。

3. A 段高程差值為 -1mm ∼ -4mm ,可能係路基仍有極輕微之沈陷現象或鋪築材料本身之壓密行為造成。

4. 全段鋪面現階段未具膨脹或隆起之現象,俟長期觀測後,再行評估成效。

 

 
 
 
 
 
 
 
  柒、 結論與建議
   
 

一、中鋼轉爐石材料使用於鋪面結構研究計畫乙案,在高雄市南區資源回收廠內試鋪長 144m 之試驗道路,並分為三種鋪面結構斷面 ( 詳表 1圖 1) ,以茲對照比較各主要控制因素間之差異性。

二、本案基底層材料 ( 轉爐石及碎石級配料 ) 經試鋪試壓之結果,而決定滾壓 7 次即可達到施工規範壓實度大於 100% ( 含 ) 以上之要求。且轉爐石材料之壓實度略高於碎石級配料。

三、績效研究分為室內及工地兩大類,室內以強度與養護期間關係為主,工地以完工時、完工後一個月、半年、一年及二年之撓度試驗、平坦度試驗、 PCI 調查評估及高程測量等作業為主。

四、 室內 CBR 試驗養護日期 ( 泡水 ) 分為 4 天、 28 天及 180 天等三種,現階段可由表 8 得知 CBR 值 ( 泡水 4 天 ) 由 177% ∼ 195% 增加到 395% 及 425% ,約增加為 2 倍。

五、工址路基土壤之 CBR 試驗值為 11% ∼ 58% ,統計平均之設計值為 15% ,屬於優良材質之路基材料,故在鋪面結構總厚度 60 公分之規劃下,預估 20 年設計年限內可承載設計交通量 EAL (AI) 或 ESAL (AASHTO) 值為 2×10 6 ( 詳表 1 ) 。

六、工地試驗結果如下:

(一) 撓度試驗

1. 各結構層次之撓度試驗結果,皆顯示 A 段 (0K+095 ∼ 0K+144) 之撓度值最大, SA 段 (0K+000 ∼ 0K+049) 次之,而以 S 段 (0K+049 ∼ 0K+095) 之撓度值最小。

2.經統計分析後, S 段之 ( +2S) 值亦最低,初步顯示優於 A 段及 SA 段。

(二)平坦度試驗

1.從表 13 及表 14 分析結果,可以得知完工時及完工後一個月所觀測之平坦度,其 值皆尚合乎規定,僅 SA 段完工後一個月之 = 2.61mm > 2.4mm 。

2.若以每 1.6km 超過 6mm 之剖面指數值 178mm 作評估指標,則現階段各段皆可合乎規定。

(三)PCI 評估

現階段各段 PCI 值皆在 95 分 ( 含 ) 以上,屬於 Excellent 分類之階段。

(四)高程測量

除 S 段高程沒有變化外, SA 段及 A 段具輕微下陷之現象,可能係路基仍有極輕微之沈陷或鋪築材料本身之壓密行為所造成。

全段鋪面現階段未具膨脹或隆起之現象,俟長期觀測後,再行評估成效。

 

 
表 1 鋪面厚度、鋪築結構及交通量預估值明細表 [ 文獻 (3)]

設計方法

AI MS-1 1991 年版

AASHTO 1993 年版

建議交通量

設計年限 ( 年 )

20

20

20

區 別

SA 段

S 段

A 段

SA 段

S 段

A 段

交通量 (EAL)

PSI=2.0

1×10 6

1×10 6

1×10 6

4.3×10 6

4.3×10 6

4.3×10 6

2×10 6

PSI=2.5

5.9×10 6

5.9×10 6

5.9×10 6

面層 AC(cm)

10

10

10

10

10

10

底層 (cm)

S

25

50

25

50

A

25

50

25

50

合計 (cm)

60

60

60

60

60

60

註:(轉爐石) S: Slag ; (碎石級配料)A: Agg.

 


表 2 試鋪試壓工地密度試驗報告表 [ 文獻 (3)]

孔號

位 置

材料描述

3/4 2 篩
留篩百分率 (%)

工地試驗值

夯實試驗值

壓實度
(%)

修正後含水量
(%)

修正後乾密度
(kg/m 3 )

最佳
含水量
(%)

最大
乾密度
(kg/m 3 )

工地

規範

1

滾壓 3 次

碎石級配料

19

5.4

2159

7.1

2212

98

100

2

滾壓 3 次

碎石級配料

24

6.2

2137

7.1

2212

97

100

3

滾壓 5 次

碎石級配料

28

5.8

2219

7.1

2212

100

100

4

滾壓 5 次

碎石級配料

14

6.6

2194

7.1

2212

99

100

5

滾壓 7 次

碎石級配料

22

6.0

2327

7.1

2212

102

100

6

滾壓 7 次

碎石級配料

15

7.1

2309

7.1

2212

102

100

7

滾壓 9 次

碎石級配料

18

4.7

2296

7.1

2212

101

100

8

滾壓 9 次

碎石級配料

23

6.4

2293

7.1

2212

100

100

孔號

位 置

材料描述

3/4 2 篩
留篩百分率 (%)

工地試驗值

夯實試驗值

壓實度
(%)

修正後含水量
(%)

修正後乾密度 (kg/m 3 )

最佳
含水量 (%)

最大
乾密度
(kg/m 3 )

工地

規範

1

滾壓 3 次

中鋼轉爐石

11

4.0

2578

8.0

2632

98

100

2

滾壓 3 次

中鋼轉爐石

12

4.0

2563

8.0

2632

97

100

3

滾壓 5 次

中鋼轉爐石

8

5.5

2582

8.0

2632

98

100

4

滾壓 5 次

中鋼轉爐石

12

5.4

2637

8.0

2632

100

100

5

滾壓 7 次

中鋼轉爐石

11

4.5

2672

8.0

2632

102

100

6

滾壓 7 次

中鋼轉爐石

9

5.7

2664

8.0

2632

101

100

 


表 3 路基土壤工地密度試驗報告表 [ 文獻 (3)]

孔號

位 置

材料描述

3/4 2 篩留篩百分率 (%)

工地試驗值

夯實試驗值

壓實度
(%)

修正後含水量
(%)

修正後乾密度 (kg/m 3 )

最佳
含水量 (%)

最大
乾密度
(kg/m 3 )

工地

規範

1

試壓路段

土壤

0

5.2

2005

9.7

2054

98

95

2

試壓路段

土壤

0

6.6

1802

9.7

2054

88

95

3

0K+012

土壤

0

6.5

1920

12.2

2019

95

95

4

0K+038

土壤

0

7.0

1974

12.2

2019

98

95

5

0K+056

土壤

0

7.1

1951

10.2

2032

96

95

6

0K+085

土壤

0

6.9

2033

10.2

2032

100

95

7

0K+102

土壤

0

7.1

1838

10.5

2040

90

95

8

0K+138

土壤

0

7.6

1881

10.5

2040

92

95

孔號

位 置

材料描述

3/4 2 篩
留篩百分率 (%)

工地試驗值

夯實試驗值

壓實度
(%)

修正後含水量
(%)

修正後乾密度 (kg/m 3 )

最佳
含水量 (%)

最大
乾密度
(kg/m 3 )

工地

規範

1

試壓路段

土壤

0

6.5

1977

9.7

2054

96

95

2

0K+102

土壤

0

8.0

2015

10.5

2040

99

95

3

0K+138

土壤

0

5.5

1948

10.5

2040

95

95





表 4 基底層材料工地密度試驗報告表 [ 文獻 (3)]

孔號

位 置

材料描述

3/4 2 篩
留篩百分率 (%)

工地試驗值

夯實試驗值

壓實度
(%)

修正後含水量
(%)

修正後乾密度 (kg/m 3 )

最佳
含水量 (%)

最大
乾密度
(kg/m 3 )

工地

規範

1

0K+000~
0K+049

碎石級配料

18

4.5

2229

7.1

2212

101

100

2

0K+000~
0K+049

碎石級配料

25

4.6

2234

7.1

2212

101

100

3

0K+095~
0K+144

碎石級配料

21

4.7

2252

7.1

2212

102

100

4

0K+049~
0K+095

中鋼轉爐石

14

3.9

2676

8.0

2632

102

100

5

0K+049~
0K+095

中鋼轉爐石

10

4.8

2690

8.0

2632

102

100

孔號

位 置

材料描述

3/4 2 篩
留篩百分率 (%)

工地試驗值

夯實試驗值

壓實度
(%)

修正後含水量
(%)

修正後乾密度 (kg/m 3 )

最佳
含水量 (%)

最大
乾密度
(kg/m 3 )

工地

規範

1

0K+095~
0K+144

碎石級配料

19

2.6

2216

7.1

2212

100

10

2

0K+095~
0K+144

碎石級配料

25

2.7

2225

7.1

2212

101

100

3

0K+000~
0K+049

中鋼轉爐石

8

3.6

2725

8.0

2632

104

100

4

0K+000~
0K+049

中鋼轉爐石

7

3.9

2725

8.0

2632

104

100

5

0K+049~
0K+095

中鋼轉爐石

9

3.5

2630

8.0

2632

100

100

6

0K+049~
0K+095

中鋼轉爐石

9

3.3

2656

8.0

2632

101

100



表 5 中聯爐石處理資源化股份有限公司
轉爐石樣品檢驗報告 [ 文獻 (3)]
  表單編碼: H2-E 2-001-05
委託單位:中聯爐石處理資源化 ( 股 ) 公司 採樣者:陳思元
樣品名稱:轉爐石級配料 採樣日期: 930205
樣品編號: S930205 報告日期: 930512
採樣地點:轉爐石儲存區 報告編碼: 93-H2-128

檢 驗 項 目

檢 驗 結 果

分 析 方 法

法規
容許值

備 註

1

2

平均

總鉛 mg/L

0.004

N.D.

0.002

NIEA R 306.11C

< 5.0

總銅 mg/L

N.D.

N.D.

N.D.

NIEA R 306.11C

< 15.0

總鉻 mg/L

0.002

N.D.

0.001

NIEA R 306.12C

< 5.0

總鎘 mg/L

N.D.

N.D.

N.D.

NIEA R 306.11C

< 1.0

總硒 mg/L

N.D.

N.D.

N.D.

NIEA R 306.11C -M

< 1.0

總砷 mg/L

N.D.

N.D.

N.D.

NIEA R 301.11C

< 5.0

總汞 mg/L

N.D.

N.D.

N.D.

NIEA R 314.11C

< 0.2

六價鉻 mg/L

*

*

*

NIEA R 309.12C

< 2.5

轉爐石膨
脹性試驗
(10 天 )

1

0.88

*

0.88

CNS 14602

< 1.5%

2

1.02

*

1.02

3

0.96

*

0.96

4

0.79

*

0.79

5

0.95

*

0.95

6

0.99

*

0.99

7

1.01

*

1.01

8

0.99

*

0.99

9

1.02

*

1.02

10

1.08

*

1.08

備 註

茲證明本表所列化學及物理試驗結果均按本公司存檔資料記載,正確無誤總鉻規範< 5ppm 。六價鉻規範< 2.5ppm 。固化體如檢驗超出 2.5ppm 時,另檢驗六價鉻比色法。
試驗結果遠低於法規容許值者,以N.D. 表示。




表 6 瀝青混凝土壓實度試驗報告表

試體編號

取樣位置
( 上層 )

試體
高度
(cm)

吸水率 (%)

2 5 ℃
容積比重

2 5 ℃
密度 (kg/m 3 )

容積比重標準值

壓實度 (%)

壓實度規範 (%)

1

0K+007 右側

4.5

0.62

2.436

2429

2.527

96

> 94

2

0K+030 左側

4.8

0.68

2.517

2509

2.527

100

> 94

3

0K+049 右側

5.2

0.53

2.478

2471

2.527

98

> 94

4

0K+087 左側

5.2

0.53

2.484

2477

2.527

98

> 94

5

0K+105 左側

4.5

0.52

2.496

2489

2.527

99

> 94

6

0K+125 右側

5.0

0.46

2.513

2505

2.527

99

> 94

試體編號

取樣位置
( 下層 )

試體
高度
(cm)

吸水率 (%)

2 5 ℃
容積比重

2 5 ℃
密度 (kg/m 3 )

容積比重標準值

壓實度 (%)

壓實度規範 (%)

1

0K+007 右側

5.1

0.41

2.474

2467

2.539

97

> 94

2

0K+030 左側

5.3

0.28

2.520

2512

2.539

99

> 94

3

0K+049 右側

5.7

0.57

2.441

2434

2.539

96

> 94

4

0K+087 左側

5.1

0.54

2.516

2508

2.539

99

> 94

5

0K+105 左側

5.0

0.62

2.485

2478

2.539

98

> 94

6

0K+125 右側

5.2

0.57

2.467

2460

2.539

97

> 94




表 7 轉爐石績效研究試驗項目及數量表

類 別

試驗項目

數 量 ( 組 )

備 註

轉爐石

一般物理性質試驗

2

CBR 試驗養護時間分為 4 天 (4 組 ) 、 28 天 (2 組 ) 及半年 (2 組 ) 三種

夯壓試驗

2

CBR 試驗

8

 


表 8 轉爐石 CBR 值與養護時間關係表

類 別

試驗值

AASHTO T180

規 範

( % )

備 註

夯壓試驗

最大乾密度 (kg/m 3 )

2640

2645

OMC ( % )

8.0

7.8

養護日期

(CBR, % )

泡水 4 天

177

192,195,187

底層 ≧ 70 %

泡水 28 天

425, 395



表 9 路基土壤撓度試驗結果統計表

區別

樁 別

試驗點數

最大值

(mm)

最小值

(mm)

(mm)

S

(mm)

+2S

(mm)

SA 段

0K+000~0K+049

8

2.73

0.29

0.97

0.78

2.53

S 段

0K+049~0K+095

8

1.69

0.13

0.59

0.52

1.63

A 段

0K+095~0K+144

8

2.25

0.29

1.31

0.69

2.69

 


表 10 基底層撓度試驗結果統計表

區 別

樁 別

試驗
點數

最大值

(mm)

最小值

(mm)

(mm)

S

(mm)

+2S

(mm)

SA 段

0K+000~0K+049

18

0.82

0.22

0.48

0.17

0.82

S 段

0K+049~0K+095

22

0.90

0.22

0.43

0.17

0.77

A 段

0K+095~0K+144

20

0.94

0.18

0.57

0.20

0.97



表 11 面層完成時撓度試驗結果統計表

區 別

樁 別

試驗
點數

最大值

(mm)

最小值

(mm)

(mm)

S

(mm)

+2S

(mm)

SA 段

0K+000~0K+049

20

0.59

0.03

0.30

0.19

0.68

S 段

0K+049~0K+095

20

0.71

0.03

0.23

0.18

0.59

A 段

0K+095~0K+144

20

0.99

0.19

0.48

0.23

0.94



表 12 面層完工後一個月撓度試驗結果統計表

區 別

樁 別

試驗
點數

最大值

(mm)

最小值

(mm)

(mm)

S

(mm)

+2S

(mm)

SA 段

0K+000~0K+049

19

0.46

0.02

0.21

0.15

0.51

S 段

0K+049~0K+095

17

0.38

0.02

0.16

0.10

0.36

A 段

0K+095~0K+144

20

0.70

0.14

0.45

0.16

0.77




表 13 面層完成時平坦度試驗結果統計表

區 別

樁 號

統 計長 度 (m)

觀 測點 數 ( 記載 )

凸 處

凹 處

(mm)

S

(mm)

V

%

觀測點超過 3m m/ 6m m 之總數 (mm)

每 1.6km 超過 3m m/ 6m m 之指數 (mm)

最大
(mm)

3mm 以上

最大
(mm)

3mm 以上

SA 段

0K+000~0K+049

98

64

7

3

7

11

2.42

1.98

81.8

38/2

620/33

S 段

0K+049~0K+095

92

64

6

4

7

5

1.91

1.87

97.9

28/1

487/17

A 段

0K+095~0K+144

98

64

4

1

6

5

1.67

1.44

86.2

12/0

196/0

註:V= ×100 %


表 14 面層完工後一個月平坦度試驗結果統計表

區 別

樁 號

統 計長 度 (m)

觀 測點 數 ( 記載 )

凸 處

凹 處

(mm)

S

(mm)

V

%

觀測點超過 3m m/ 6m m 之總數 (mm)

每 1.6km 超過 3m m/ 6m m 之指數 (mm)

最大
(mm)

3mm 以上

最大
(mm)

3mm 以上

SA 段

0K+000~0K+049

98

64

7

8

7

9

2.61

2.09

80.1

43/4

702/65

S 段

0K+049~0K+095

92

64

4

4

5

3

1.84

1.34

72.8

10/0

174/0

A 段

0K+095~0K+144

98

64

4

1

6

2

1.48

1.20

81.1

5/0

82/0

註:V= ×100 %

   
 























   
   
 
 
◎ 參考文獻
 

1. AI MS-1 , “Thickness Design: Asphalt Pavements for Highways & Streets”, 1991.

2. AASHTO, “AASHTO Guide for Design of Pavement Structures”, 1993.

3. 中華顧問工程司, “ 中鋼轉爐石使用於鋪面結構研究計畫完工暨完工後一個月評估報告 ” , 2004 年 6 月